那些年,在上海篮球场挥洒青春的老男孩们
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篮球场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大多已年过半百,却依然保持着对篮球的赤诚热爱。这些"上海篮球老球员"用他们的坚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篮球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还能跑动,我就会一直打下去。"——58岁的王教练,前上海青年队队员
一、黄金年代的追忆
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的篮球氛围异常浓厚。当时的卢湾体育馆和静安体育馆是这些老球员们的主战场。每周三场训练,周末必打比赛,这种高强度的训练造就了一批技术扎实的球员。
- 1987年:上海队获得全国篮球联赛亚军
- 1992年:首批职业化改革试点
- 1996年:CBA联赛正式成立
二、退役后的篮球人生
如今,这些老球员们虽然已经退役,但从未离开过心爱的篮球场。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型成为:
角色 | 代表人物 | 贡献 |
---|---|---|
青训教练 | 李国强 | 培养出3名CBA球员 |
业余联赛组织者 | 张伟明 | 创办"老上海"篮球联赛 |
篮球推广人 | 陈志刚 | 组织社区篮球活动200+场 |
三、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上海篮球环境的变迁,这些老球员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更倾向于电子竞技等新兴运动;另一方面,专业的篮球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老球员们依然保持乐观:"我们那个年代,篮球场都是水泥地,现在孩子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珍惜。"65岁的赵教练边说边展示着他珍藏的老照片,泛黄的相片上,年轻的他在球场上英姿飒爽。
——本文采写于2023年上海篮球元老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