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陈巍刚在职业生涯巅峰取得冬奥会男子花滑金牌,却突然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他决定不进行卫冕,而是要去医学院进修!当美国网友还在猜测这位明星运动员是否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选择模特或代言等轻松赚钱的工作时,陈巍已经在默默备考医学院,并表示“备考的紧张感超过了站上奥运领奖台”。
被誉为“四周跳之王”的陈巍,在花滑界的成就可谓传奇。他22岁时在北京冬奥会上不仅夺冠,还创造了历史最高分,且拥有三届世锦赛金牌,以及在美国国内赛事连续六年获胜的辉煌战绩。
通常来说,他应该乘胜追击,瞄准2026年意大利冬奥会卫冕,或者选择像其他退役明星一样,通过广告代言和时尚杂志获得丰厚回报。然而,他显然不想走这条传统路线!他在镜头前轻描淡写地分享了自己的计划:“滑冰的成就已经足够,我想去医学院尝试新的挑战。”网友们对此一片哗然:“什么?要当医生?我还以为他会去迪士尼拍摄真人动画呢!” “他居然没有选择做专职模特!”
此举并非突如其来,翻看陈巍的家庭背景,这个决定倒也合情合理。他的父亲是一位药学博士,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而母亲在初到美国时连英语都不会锻炼出能力,最终拿到了医学翻译执照。在五个孩子中,哥哥姐姐都是科技领域的佼佼者,陈巍自己在18岁时便拿到了SAT数学满分,进入耶鲁大学,主修的是复杂的统计与数据科学。
展开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一名顶尖的花滑选手需要巨额投入,每年花费至少6-8万美元,加上服装、编排和巡回比赛的费用,更是翻倍。为了支持陈巍的训练,家人甚至从盐湖城迁至南加州,母亲每周往返12小时陪伴他训练。即便在他夺得奥运金牌之后,父母还是不断叮嘱:“一定要兼顾学业,不要让体育妨碍正规教育。”
尽管陈巍在冰场上英勇无畏,实际上他在私下更平均在实验室。耶鲁期间,他曾参与医学院的肿瘤基因研究,并获美国心脏协会的科研资助,甚至用AI算法预测癌症变异。在冬奥会结束后的庆功派对上,其他运动员于狂欢中享乐,而他却返回实验室继续实验。
目前,陈巍希望深入研究心脏病学与肿瘤学及遗传学的交叉领域。然而,作为一位优秀的学霸,他也面临着学习中的压力,尤其是MCAT考试令他感到畏惧:“相比墙上的分数,医学院考官会对细胞分裂原理层层设问,压力真不小。”
在许多运动员忙于将名气变现的同时,陈巍的选择被外界称赞为“业余精神的文艺复兴”,网友们纷纷感叹:“奥运会本该是业余选手的舞台!他的果断退出,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纯粹。”
他的态度早已埋下伏笔:在北京冬奥会夺冠后,他拒绝商业活动的轰炸,反而默默发布儿童书籍,帮助孩子们克服焦虑;还积极参与哈林贫民区的滑冰培训,为亚裔反暴力运动发声。美国媒体也格外钦佩他的转型,认为这反映出花滑梯队的成熟。而犹他州为他设立的“Nathan Chen日”,不仅仅是荣誉的象征,也成为学术跨界的新里程碑。
如今的陈巍生活两点一线:白天在青少年训练营教授孩子们滑冰技巧,晚上则钻研医学文献。他从那个穿着姐姐旧冰鞋踏上盐湖城冰面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在实验室与冰场之间游刃有余的梦想追逐者。当记者问他是否怀念金牌的瞬间时,他露出了微笑:“比起当年的领奖台,我更在意MCAT题库中那道错题。”
虽然冰刀划出的金色轨迹终将褪去,但数据模型里的基因密码,正期待他亲自去破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