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聚光灯打在2023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领奖台上时,24岁的齐彦鸣用力眨了眨酸涩的眼睛——这个瞬间,他等了整整十年。
一、地下室里的乒乓少年
在哈尔滨道外区一栋老式居民楼的地下室里,斑驳的墙面上至今还留着深浅不一的球印。那是14岁的齐彦鸣每天放学后独自练球的"战场",父亲用废旧木板拼成的简易球台,母亲从菜市场捡来的塑料球网,组成了他最初的训练场。
"有次球拍胶皮开裂,他用502胶水粘了继续打,结果比赛时胶皮突然飞出去砸在裁判脸上。"启蒙教练张建国回忆道,"但那孩子愣是靠着光板打赢了比赛。"
二、命运的转折点
2018年省队选拔赛前夜,齐彦鸣突发急性阑尾炎。这个倔强的东北小伙瞒着教练,吞下止痛片坚持上场。比赛中他五次弯腰按住腹部,却以3:2逆转当时的种子选手。赛后直接被救护车拉走时,他手里还死死攥着晋级通知书。
- 2019年:全国青年锦标赛爆冷击败国家队陪练
- 2021年:独创"反手拧拉变线"技术入选国家队教材
- 2023年:国际乒联挑战赛连克三位世界前十选手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现任主管教练李志强透露,齐彦鸣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训练结束后加练500个发球。有次场馆停电,他竟摸黑完成了全部加练。"他总说'手感是喂出来的',现在队里年轻队员都管他叫'发球机克星'。"
最近某体育品牌检测显示,齐彦鸣的正手击球瞬间拍速达到42m/s,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部分现役世界冠军。但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球拍握柄处缠着五层医用胶布——那是常年训练磨出的老茧。
当记者问及巴黎奥运会的目标时,这个爱用东北话讲段子的年轻人突然认真起来:"我就想证明,普通家庭的孩子,靠着一股子倔劲也能站上最高领奖台。"说罢擦了擦球拍,转身走向了训练场。远处,新一轮的击球声已清脆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