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BA联赛近年来的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篮球的生态——以李根、王哲林为代表的新一代"力量型"球员正在用他们钢筋铁骨般的身体重新定义比赛。
一、中国篮球的"肌肉革命"
记得2019年男篮世界杯上,当中国队员在国际赛场上频频被撞得东倒西歪时,球迷们都在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出个像詹姆斯那样的"坦克型"球员?如今这个答案正在CBA赛场上逐渐清晰。北京首钢队的李根,这位身高1.96米、体重达到110公斤的锋线球员,在去年对阵广东的比赛中,硬是在易建联面前完成了一记势大力沉的隔人暴扣。
"现在国内球员越来越注重力量训练了,"广东宏远队体能教练张伟说,"十年前我们的球员卧推能达到100公斤就是顶尖水平,现在120公斤都排不进前三。"
二、力量与技术如何兼得
这些"中国最壮"的球员并非只有蛮力。上海队的王哲林就是个典型例子,这位体重125公斤的中锋本赛季开发出了稳定的三分投射能力。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天力量训练后,我都要加练500记三分。现代篮球要求大个子既能篮下强打,也能拉开空间。"
- 李根:卧推140公斤,本赛季三分命中率38%
- 王哲林:深蹲200公斤,场均助攻3.5次
- 韩德君:硬拉180公斤,罚球命中率81%
三、对青训体系的启示
这种变化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篮球的青训理念。在东莞篮球学校,14岁的小球员们现在每周要进行三次专业力量训练。"我们不再只强调身高和灵活性,"青训总监李明告诉记者,"现在的选材标准中,爆发力和对抗能力占到了40%的权重。"
这种转变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刚结束的U18亚青赛上,中国队员在篮板球争抢和禁区得分两项数据上都领先对手10个百分点以上。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能看到中国版的"字母哥"在国际赛场上大杀四方。
当被问及未来目标时,李根笑着说:"我希望明年能把卧推提高到150公斤,但更重要的是帮助球队夺冠。毕竟,肌肉再大也是为了赢球服务的。"这句话或许道出了中国篮球力量革命的真谛。